宜兴翻译公司 宜兴翻译公司 宜兴翻译公司
123

“空壳村”变成“绩优股”

宜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记芳桥街道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

  皮肤黝黑的蒋仲良,是村民们公认的金牌“操盘手”。十几年来,他执着地固守芳桥街道金兰村这支“股票”,不仅将这个年收入3000多元的“空壳村”,成功运作成一只“绩优股”,还在全市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金兰之路”:在个私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组织农民打破小农经济的框框,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蒋仲良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经历让他感觉到,“包产到户”早期的确解放了生产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分散经营的土地既影响效率,还不利于现代化作业,节本增收的难度太大。事实也证明这一切。2001年,蒋仲良走马上任金兰村党总支书记,翻看账本一统计,这个由原金兰、大巷、蒋圩、宋桥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村级年收入居然只有3000多元,各类基础设施也很薄弱。在蒋仲良的建议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几次商议后,统一了思想:要从根本上破解贫困村问题,关键在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壮大村级经济,首先要从村干部做起。几年前,为了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市财政拨款3000万元,支持全市100个经济薄弱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蒋仲良与村干部们一合计,主动放弃改善办公条件,巧用30万元补贴款,在街道工业集中区边上争取了15亩土地指标,并自筹资金建起村里的第一座标准化厂房。由于靠近工业集中区,厂房还没建成便被预订一空,建成后当年便出租获利30多万元。村民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2008年,金兰村积极向市农林局争取配套项目建设,并在广大村民的配合下,创办金兰为农服务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500余亩,成功迈出壮大村级经济第一步。蒋仲良与村干部们筹集资金数百万元,实施水利设施建设,为“稻麦丰产示范方”“感知农业”等项目的技术开发构建平台。先进的配套设施和一批农技专家的定期指导,使合作社的种植收益比普通农户提高了10%以上。尝到甜头的村民,都将自己的农田流转给村里托管,目前全村90%约2600亩土地,都流转到村里,农户不仅实现“赤脚上田”进厂拿工资,每年还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和合作社分红。

  连片流转的土地,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铺平了道路。从2010年起,金兰村就开始购置各类先进农机具,并对流转土地实行分片负责制,蒋仲良和村干部带头承包全村2600多亩土地,聘请种植好手负责片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对于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专业的机械和人员队伍,不仅降低了成本、节省了人工,而且亩产也显著提高,在正常年景水稻平均亩产可超62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也达400公斤,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昔日金兰这个“空壳村”,逐步富裕起来,目前村级年收入已有300多万元,其中1万多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每年出租就可获利1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则超3万元。


分享到:

  • 相关文章

热门城市: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