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奏响产业转型华章 ——“五年回眸精彩见证”系列报道之实力宜兴篇
宜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者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至今已有五年。这五年间,全市上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城市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稳步向前。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宜兴日报》特推出“五年回眸精彩见证”系列报道,从产业、城市、生态、文化、民生、党建等六个方面,展示五年来经济社会多姿多彩的发展历程,全面报道宜兴平稳健康发展的辉煌成就。
2011-2016年,又一段五年历程。
五年,过程与结果的交织。而对于宜兴来说,过去这五年,坚韧的过程、精彩的结果,铸就了实现发展梦想的坚实路基。
五年来,无论环境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始终把“产业优化提升”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三大产业统筹并举,全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生态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质态的全面提升。
五年来,我们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千亿级、百亿级大关,人均GDP超过1.6万美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明晰定位
传统与新兴质态提升
加快发展始终是宜兴第一位的任务,是实现现代化绕不过的门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宜兴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创造加速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快上一批高质量项目,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态,做强城市能级,致力在无锡地区勇站排头,在苏南第一集团军中赶超进位。
工业孕育宜兴经济新动能。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市坚持壮大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三管齐下”,推动产业层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着力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推动新兴产业裂变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实施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品牌创新;鼓励规模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关联企业,实现做大做强。数据最有说服力。五年间,全市GDP从2011年的980.39亿元提升至2015年的1285.66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2890.22亿元提升至2015年的3502.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的412.20亿元提升至2015年的663.55亿元;五年累计新办工业企业4100家,先后实施红牛饮料、俊知技术等超亿元项目280只;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和光电子五大主导产业撑起工业经济“半壁江山”。
顺势而为
三大产业结构更优化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必须把好经济脉搏,顺应产业演进的规律和趋势。过去的五年,宜兴充分发挥独特的空间和资源优势,推进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发展大提速,让三大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发展服务业是宜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所在。五年来,在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我市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撬动经济的新支点。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旅游、酒店、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现代物流等新业态也渗透到城市经济活动的各个角落。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01.89亿元,到2015年,已达576.27亿元。五年间,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服务业贡献度的提升,让宜兴更具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
我市的农业特色也得到彰显。宜兴山水相依,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尤其适合利用先进科技发展高效农业。
五年来,我市努力化解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道“紧箍咒”的双重制约,以及农产品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综合产能稳步递增,农村生态持续改善,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取得了发展方式加速转型、经济结构加速调整、休闲农业井喷发展、现代农业趋优向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从2011年的69.08亿元提升至2015年的89.22亿元。
创新驱动
提速转型动力更强劲
创新不竭,动力不止。涌动的创新大潮,让宜兴跨越发展的内核不断壮大,创新驱动力日渐彰显。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开发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参与世界产业技术标准制定……五年来,像这样的创新动作,在宜兴时时都在发生。围绕培植适合创新发展的土壤,宜兴一直在探索前行: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让人才留得住、成果可转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引领经济发展跃上新境界;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缓解科技创新的资金之痛……如今,科技创新正全力提升全市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和引领转型升级,成为陶都大地激昂跨越的强力引擎。在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下,科研资源正在加速向宜兴集聚:诺贝尔奖得主来了,首席科学家来了,海归人才来了……一批求贤若渴的企业初尝“最强大脑”带来的产业甜头。新常态下,宜兴广布“英雄帖”,在全球范围内搜寻行业领军人才,大力实施“陶都英才”工程,部署与产业链升级相协调的人才链,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将“人才、科技、资本”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的引才路径,实现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联动发展,创新构建“研发孵化、科技加速、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
翻开五年科创成绩单,一连串数据令人振奋: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9%,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13.7件……不难看出,创新引领下的陶都宜兴,提速转型的动力更为强劲。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