轸村村党群抱团谋发展
宜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洪水退去,挽起的裤腿刚刚放下,屺亭街道轸村村党委书记雷正君又投入紧张的施工建设中。在田家浜组,集汽修服务、公共停车、运输配套于一体的停车场和钢结构厂房项目,今年底即可投运,将成为该村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的重要配套工程。
位于屺亭街道西南部的轸村村于2014年成立了村级党委。对于全村105名党员而言,这块牌子既是荣誉,更是责任。“‘钱袋子’鼓了,村两委班子有底气,群众才会服气。”雷正君介绍,近年来,轸村主动融入物流、商贸等产业发展,规划了物流中转站、停车场等多个项目,但大体量的投资还是让村两委领导班子有些犯愁,村级经济亟待更强的发展动力。如何在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真正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到行动上?今年5月以来,该村组织召开多次学习会议,号召党员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积极参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经公司党总支商议,驻村企业江苏宇星工贸有限公司为村集体垫资2000万元,用于改善配套设施、投资项目建设等。村两委班子组织成立了村集体企业市宇强新型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瞄准市场需求,配套驻村企业发展,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2000余万元,为集体“钱袋子”再增一笔收入。
村级经济的飞速发展,无形中增强了全村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遇事干事党员主动带头,也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停车场、标准厂房等配套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停车场项目,就涉及田家浜组近70亩土地。虽然该地块早已征用,但一直未开工建设,由当地村民耕种了十余年,如今要开发利用时,部分老人有些不理解。“将土地用来建设停车场,既解决了周边运输车辆乱停的问题,又可为村集体增加一笔收入,对大家都是好事。”关键时刻,71岁的老党员李炳汝主动站出来,率先表态,积极支持,并帮助村干部宣传动员,取得了大家的理解。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有商有量、有呼有应,让轸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村级可支配收入从五年前的不足9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000余万元。与此同时,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也实现翻番,达到2.85万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