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翻译公司 宜兴翻译公司 宜兴翻译公司
123

一方有难八方援  灾中有情处处暖

宜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守望相助  挺起陶都脊梁

  千钧一发的汛情,吹响了抗洪救灾的集结号。全市上下进入战斗状态的同时,社会各界想灾民之所想,急救灾之所急,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整个救援工作安全高效、有条不紊地推进,处处洋溢着人间温情。

  微信献爱  开辟救助崭新途径

  江苏紫泥公社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炎是山东人,近年来一直在宜创业,与陶都结下深厚感情。这次严峻汛情中,紫泥公社也因过膝的积水受灾严重。但就是在这种困境下,一个个救灾的感人场景仍感染了赵炎。他和许多陶都人一样利用互联网为“第二故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囿于室外的水情,赵炎所举行的义拍活动在公司名为“壶乐汇·众创空间”的微信群里进行。近500名群成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紫砂爱好者,拍品中的紫砂作品大多出自赵炎公司的紫砂艺人之手。义拍过程中,很多人在群里说“为了共同的目标献爱心”,参与热情很高。其中几位没有参与拍卖、直接转账的爱心人士更让赵炎感慨良多:“转给我的有800元的、有2000元的,无论多少,只要大家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哪怕只是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特别值得尊敬。”

  环保之乡遭遇特大洪灾,自然也牵动着各界环保人士的心。连日来,许多宜兴环保企业家和环保人自发行动,在宜兴环科园环保企业家微信群里发起了一场爱心大接力捐款活动,目前募捐活动已经得到上百人响应,认捐金额达到70多万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随着微信爱心活动的深入,捐赠活动也不断精准化。“杨巷现急需30台12-18寸排涝泵……”杨巷的这条求助信息发出后,市水利部门紧急调集排涝泵予以支援,市体彩中心、江苏建源监理有限公司等单位也把排涝泵送达杨巷。该镇的江苏宜安建设有限公司在组织人员参与抗洪、捐赠物资的同时,还发挥企业优势与徐州某水泵企业联系,帮助杨巷购买排涝泵30台,连夜送达宜兴。这条求助微信共为杨巷筹集排涝泵70余台。而徐舍镇需要救生衣的信息,通过微信传播后,也得到了各界的积极响应,爱心人士和企事业单位立即送来了救生衣共计500多件。

  相互支援 突破救助空间界限

  7月5日,宜城街道东山社区富雅苑和富兴苑两个小区严重积水,居民出行受阻。得知这一信息后,张渚和省宜兴一中的义工队紧急赶来救援,冒雨和社区志愿者们一起铺砖桥、建便道。这支由社会各界组成的义工突击队,不分老少、不分地域,志愿抗洪是他们的共同口号,突破公益救助的空间界限。

  当洪水在陶都大地上肆虐,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杨巷、徐舍、高塍……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7月10日,接收到东部战区司令部命令后,解放军73016部队立刻派出上千名官兵驻扎在我市官林、和桥、杨巷、徐舍等抗洪一线,承担圩区重点堤岸加固和管涌抢险以及疏散人群等工作,他们与驻宜武警一起打牢桩、运沙袋、堵缺口,用手装、用铲挖、用肩扛……没有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人停下来。

  暴风骤雨中,一首首兄弟镇合力抗洪的动人之歌也不断唱响。湖氵父、芳桥等镇(街道)在完成自身抗洪抢险任务的同时,还抽调精干党员组成抢险队伍支援灾情较重的镇。7月7日,当获知官林镇丰义村受灾严重,远在宜南山区的湖氵父镇立即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城管队员、派出所队员等组成湖氵父党员突击队紧急开赴官林镇,在丰义村水产组滆湖沿线的圩堤进行加固工作。高塍镇志泉村抗洪形势十分严峻,7月5日,芳桥街道抽调城管、联防队的精干力量22人组成民兵应急分队,自带装备及食物,立即奔赴志泉村开展抗洪救灾支援工作,成功在村庄的外围、沿河边,筑起了长长的围坝。
乡贤示范  营造救助浓厚氛围

  7月9日,香港宜兴同乡会会长杨震特地来宜,代表该同乡会把募集到的54700元港币和7300元人民币捐给家乡受灾同胞。杨震表示,在香港生活打拼的宜兴籍同胞十分关注家乡汛情,大家希望尽自己一点力帮帮乡亲。大水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大伙儿都是亲人!在社会各界积极奔赴一线抗洪的同时,各地乡贤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营造浓厚的救助氛围。

  作为我市西北大门的新建镇此次受灾较为严重,全镇粮食和经济作物受灾、受损8000多亩,水产养殖受灾近两万亩。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已在宜城工作的周伯泉、庄玉娟等人特意赶到新建,为家乡父老和抗洪人员送来了慰问品。当地企业家争相伸出援手,华亚化纤、共昌轧辊、明阳化纤等一批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捐赠资金达50余万元。

  在丁蜀镇,当地一批紫砂大师也主动参与捐赠活动,其中季益顺工作室捐款7万余元,本人捐赠5万元;沈建强向所在的汤庄村捐赠5万元,用于购买防汛设施;范泽锋向受灾严重的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捐赠2万元抗洪防台物资。杨巷镇的市民谈义,看到武警官兵抗灾的报道,非常感动,就号召谈氏宗族捐款,筹集几千元资金购买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送给子弟兵。市青商会与万石、官林、张渚、和桥、芳桥等青商分会成员纷纷自发向属地捐资捐物,共计约20万元。

  一笔笔善款、一批批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向受灾地区,传递着陶都真情,彰显着人间大爱。在市慈善会,到处可见感人的场景。很多学生看到受灾情况,纷纷献出爱心。就读市城南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闻梓成,怀揣外婆奖励他获评“三好学生”的1000元,高高踮起脚尖投入了捐款箱。“中国好人”姜达敖带着两个孙女来到市慈善会,捐出了7000多元。就读于南京审计大学的何逸飞回家不久,就骑自行车赶来捐了500元。

  暴雨中,还有市民一腔热血,不顾危险自发行动起来赶赴灾区,伸出了一双双温暖的手。志愿者卢飞和同伴们就从宜城驾车来到西渚镇受灾较为严重的元上村等地,送去了新鲜的蔬菜和肉、消毒用品和爱心人士捐赠的其他物资等;微信名为“pusheen01”的网友购买了雨靴约百双,赠给抗洪一线人员……点滴真情终汇成抵御洪灾的大爱,温暖着冰冷洪水中的千万颗心。


分享到:

  • 相关文章

热门城市: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