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翻译公司 宜兴翻译公司 宜兴翻译公司
123

抗洪前线,我们有共同的名字:党员

宜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滚滚洪水党旗红

  挖土、扛沙包、搭便桥、架水泵、加固堤坝、转移群众……抗洪救灾,哪里有险情,哪里的党旗最鲜红、最夺目。连日来,人们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关注着宜兴抗洪抢险工作,被无数共产党员的奋战场景感动着。

  杨巷镇5支党员突击队、200多名党员坚守圩堤一线已四天四夜;水务集团抢修中心党员李琪带领30多名抢修人员分班作业,连续奋战;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党员民警张健深入社区逐户做好受灾群众劝解疏导工作,排摸灾害险情,搭建便民桥……与洪水搏高低,为群众解忧难,党员冲在前,党员做标杆,无数党员的自觉行动感动了百姓,鼓舞了群众。

  洪水就是命令,险情就是号角,冲上去,无需动员,没有犹豫。风雨中扛起责任与担当,舍下自己的小家,不顾自己的身体,心中只有群众的安危,一个个党员行胜于言,党徽闪耀,党旗高扬,在滚滚洪水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两学一做”。有人说,关键时刻党员值得信赖,关键时刻党员一眼就能看得出。洪灾无情,众志成城的抗洪救灾中,党员就是中流砥柱,城市安好,群众欣慰。(许季涛)

  手腕骨折不离一线

  “手腕的伤是小问题,粮仓还需要我,我不能走。”7月6日下午6点多,刚刚从粮库抢险一线回来的市粮食局副局长沈亚军终于抽空喝了口水。从7月2日傍晚开始,连续四天的持续工作让他的嗓子变得嘶哑,5日凌晨4点抢险过程中的一次摔倒更是让他的右手手腕骨折。然而,身体的疲倦和伤痛丝毫没有动摇沈亚军与洪灾对抗的信念。

  近期,我市夏粮收购进入尾声,市粮食局下属各个粮库仓满粮多。但连日的降雨让市粮食局负责防汛工作的沈亚军十分焦急,“雨水这么大,水位这么高,粮库很危险。”为此,市粮食局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24小时值班队伍和抗洪抢险小队,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

  7月2日傍晚,宜兴各地共40余个粮库库点不同情况告急,其中有12个地势较低的库点情势危急,抗洪保粮刻不容缓。7月3日凌晨1点,沈亚军带领12名抢险突击队队员与紧急支援的武警8693部队的360名官兵会合,奔赴12个险情较为严重的库点。紧急调运水泵,筑起防洪墙,组织人员封堵粮仓的仓门……现场,沈亚军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7月4日晚上,已经三天两夜没合眼的沈亚军还是不顾同事的劝说,依然坚持在局里应急值守带班。“不好了,今晚的暴雨导致高塍粮管所的水位又逼近粮仓仓门了!”7月5日凌晨4点,伴随着同事的一声疾呼,沈亚军又立刻带队赶赴现场救援。被雨水浸泡了几天的粮库地面又湿又滑,沈亚军不慎滑倒受伤。大家要把他立刻送去医院,但沈亚军强打起精神说:“不用着急,我没事,先把粮库抢救方案定下来再说。”直到手头工作安排好后,沈亚军才来到市人民医院检查伤情,被确诊为右手手腕骨折。面对医生要他静养一个月的提醒,沈亚军可“听不进去”。经过简单包扎后,他又忍痛回到工作岗位,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之中……(记者徐鹏文/摄)

  这时就该我顶在前面

  7月6日一大早,天空中又飘起了雨点,丁蜀镇双庙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晓盘,再次来到该村港西排涝站附近的圩堤上巡线检查。

  从7月2日下午开始,张晓盘已经连续在抗洪抢险一线坚守了四个昼夜,实在太累太困才回村委会办公室打个盹。“上世纪90年代的两次洪灾,我都在一线,有抗洪抢险的经验。在这个时候,就该我顶在前面!”每当有人劝他休息,他总是用这样的理由“赖”着不肯离开。

  港西排涝站附近的圩堤是双庙村防洪的重难点。它的安危,关系到该村南港西、中南组、北港西、北皂斗等村民小组的近300户村民以及600多亩蟹塘。所以,7月2日,村里召开抗洪抢险动员会时,张晓盘主动要求负责该处圩堤。

  7月4日上午,该处圩堤出现严重漏点,水不断涌进。正在附近巡堤的张晓盘与另一名村干部第一时间发现了险情。“你给我递土袋,我下水。”话刚说完,张晓盘就脱下衣服跳入水中。此时,堤坝外侧的水已经深约1.4米。刚开始,由于不清楚水下的漏点到底位于何处,张晓盘只能光脚去探。找到漏点后,他立马拎过同事递来的土袋,弯下身子埋进水里去堵。而当天,该处圩堤又出现过两次漏点,第一个跳下水堵漏的都是张晓盘,他一天中泡在水里的时间超过了5个小时。这段抢险经历,也在当地村民中广为传播,人人都夸他是真正的好干部。张晓盘却说:“险情就在眼前,作为党员,当然要抢着上。”

  张晓盘的勇往直前,也感染了当地村民。7月5日,村里调集大型挖机、铲车,利用大包土袋对该段圩堤进行加固时,就有50多位村民自发赶到现场,给张晓盘和其他村干部搭把手。村民们都说:“有这样的好书记带领,我们何愁眼前的难关过不去!”(记者刘思俊/文通讯员邹涛/摄)

  二话不说赤脚入水

  “那个走路有些一瘸一拐的就是我们林书记。”昨天上午,在宜城街道城南新村内,文峰社区工作人员指着正在配合专业施工队搭建临时通道的一位中年女子说道。这两天,文峰社区党支部书记林娟由于长时间赤脚泡在水中,双脚已经发白发皱,脚底也被水中异物扎伤。

  7月2日以来,文峰社区一直实行24小时值班制,而林娟一直在各个积水严重的小区之间奔波。“林书记,不好了,岳南新村门前道路已经被水淹没,部分老人被困家中,情况十分危急!”7月3日早上6时许,持续降雨导致岳南新村积水不断上涨,发现险情的社区工作人员立刻拨通了林娟的电话。

  险情就是命令,林娟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赶到岳南新村。此时的小区内已是一片汪洋,积水深至大腿,还在不断上涨,人在水中走动可谓步履维艰。林娟二话不说冲进水中,一面安抚群众情绪,一面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由于事发突然,现场胶鞋不够,林娟不顾水深路滑,赤脚在水中跋涉,挨家挨户检查群众撤离情况,直到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可随即她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投入到加固小区门口堤岸的战斗中去。有工作人员劝她说:“林书记,您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们呢。”林娟婉言拒绝:“这个时候我怎么能离开呢,抗洪一线这么需要人手,群众这么需要我们,我们要和群众一起努力,战胜洪灾!”社区工作人员小卢说:“林书记脚上有些地方都溃烂了,我们看着都很心疼。林书记家其实就住在岳堤苑一期,她巡查小区时总能经过,但是她根本没空回家,更别说回家休息了。值班这么多天,她就回去换过一次衣服,真的很辛苦!”(见习记者马溪遥文/摄)

  脏活累活都是分内事

  “这边再来两个人,咱们一起把垃圾桶拉上来。”7月6日下午2点多,在宜城街道东山一村小区内,市公用环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宗纪明正戴着塑胶手套、穿着高筒套鞋,和同事们一起清理泡在水中的垃圾。这已是他们吃过午饭后赶赴的第三个受灾小区。

  今年48岁的宗纪明主要负责宜城及环科园片区,这两个片区有5000多只垃圾桶被雨水浸泡,使本不轻松的清理工作更添难度。这几天,宗纪明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进各小区巡查,根据天气及小区积水情况安排当天工作,晚上也要在值班室值守,一刻也不得闲。

  6日下午,当宗纪明拖着一只装满垃圾的垃圾桶经过便民桥时,一旁的路人有的捂住鼻子,有的直呼“太臭”。“垃圾大夏天泡了水后味道更刺鼻,也不能怪别人有这样的反应。”宗纪明解释说。其实,对于宗纪明和同事来说,在便民桥上运送垃圾桶已经算是干净的活儿了。“将满载垃圾和雨水的垃圾桶拉上浮桥才是一件难事。”他说,东山一村有几个浸泡在水里的垃圾桶里垃圾成堆,一时拉不上来。宗纪明就和同事戴上塑胶手套,一次次地把垃圾捧进便民桥上的垃圾桶。虽然手套早已湿透,垃圾溅脏衣服,小虫也爬到手上,但他们全然不顾。因为进水太多,垃圾桶十分沉重,每个人都咬紧了牙关、脸涨得通红,但没有人抱怨。一个小时内,宗纪明和同事就运送了六七十桶垃圾。可能因为经常被脏水、垃圾溅到,宗纪明的脖子上有些过敏,可他全然不当一回事。

  因为多个小区积水严重,即便宗纪明和同事争分夺秒地清理垃圾,还会不时接到居民抱怨或投诉的电话。每当这时,他总是耐心地解释,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他们正在努力处理。跟垃圾打交道,在大家眼里是又脏又累的活,但宗纪明和他的同事觉得,这是他们的分内事,必须努力做好。(见习记者孙斐斐文/摄)

  党员先锋队筑起千米之堤

  灾情就是集结号!连续的暴雨让新街街道水北村和潼渚村之间的东埂圩近千亩良田受淹,积水最深处超1.5米。环科园(新街街道)党员先锋队闻讯而动,短短一天就召集机关、南河社区以及俊知集团、中辰电缆、百事德机械等非公企业的100多名党员赶赴现场。

  7月5日,东埂圩,上百名党员集结在此。有人携带铁锹和编织袋,负责取土装袋;有人负责向河堤处运送沙袋;其余的党员组成一字编队,负责垒砌并加固堤坝……整个现场,除了铁锹挖动泥土、雨鞋踩在泥地的声音外,几乎没人说话,大家的心中都只有一个信念:早点把堤筑起来!

  俊知集团党委副书记郝广允,已经连续两天带领企业内的党员坚守在堤岸上了。他说,厂里申请前来抗灾的党员实在太多了,但抗灾现场场地有限,他只能为难地拒绝了部分党员的申请,挑选身强力壮的年轻党员轮流赶赴支援。7月5日一大早,中辰电缆党群部部长朱文英带着10多名党员赶至现场。虽为女儿身,她却没有安于后勤工作,而是一次次扬起铁锹,任浑浊的泥浆溅满了衣裤。当天下午,村里调来船只运送沙袋到埂圩的最南面,随船运送沙袋的朱文英在圩堤筑坝的队伍中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她的丈夫汤文涛作为机关青年抗洪突击队的成员也一直泡在水里,战斗在埂圩的最南面。奋战了四个小时,夫妻俩才知道各自在同一条战线上。朱文英说:“作为共产党员,我和汤文涛有机会战斗在一线是我们共同的骄傲。”祥业化工的负责人翟军本是去看望坚守现场的党员,却在到达现场的第一时间就站上了堤岸……

  衣服湿了又干了,手心被磨破了,脚被划伤了,手臂脱力了……村里的老妈妈看着堤岸上的年轻身影们,满眼心疼地喃喃:“这些年轻人受苦了。”但无论什么困难都不能停止抢险的脚步。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会聚在同一面党旗下,紧紧拧成一股绳,用蚂蚁般的执着在洪水中筑起了一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千米之堤。(记者陈亮汐实习生易方星文/摄)


分享到:

  • 相关文章

热门城市: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