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的“新家”——探访部分洪灾转移群众安置点
宜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洪水来袭,房屋受淹,转移安置群众的生活备受关注。截至昨天上午8点,我市共有6000多名群众被转移安置,其中,1652人被妥善安置在全市44个安置点。尽管离开家园、心有不舍,但安置点里细致周到的服务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渐渐拭去了受灾群众的忧虑、抚慰了他们的心灵。
安置点一:西渚元上小学
昨天凌晨2点多,突降暴雨,西渚镇筱里村内水位从1米左右急升到了1.8米,最深处接近2米。西渚镇政府紧急派遣冲锋舟、皮划艇不断穿梭在各处,转移安置群众409人,其中,351名群众被妥善安置在了西渚镇的元上小学。
昨天,走进元上小学,所有教室都被改装成了温暖小屋,老人、小孩坐在屋内看电视、聊天,年轻人照常出门上班。特别布置的人造草坪,方便了村民铺设凉席,既防潮又舒服。今年62岁的史永吾感动地说:“我家的积水已经漫到了窗户边,根本没法住了,还好镇里把我们接到了这,每天还有工作人员专程送饭、陪我们聊天。虽然回不了家,但大家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据筱里村党总支书记魏道远介绍,深夜转移时,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很抗拒离家,执意待在二楼。救援人员泡在及腰深的水里反复劝慰,最终,才让他们点头。自7月2日以来,西渚镇共转移了千余名受灾村民,设置了元上小学、亳阳小学、西渚小学等三个安置点。其中,地处圩口的筱里村和篁里村情况最为严峻,132户房屋严重进水,共转移安置村民850人。
安置点二:徐舍鲸塘小学
昨天上午10点,家住徐舍镇鲸塘村的李彩仙下楼准备午饭时,发现屋里的水已经深至小腿肚,她急忙拿起电话联系村里希望能够帮忙转移。一个小时后,她和爱人就已被安置到鲸塘小学安置点。“我们住在自家的鱼塘上,前两天就有水往家里渗,考虑到水不深,就不麻烦村里了。昨天夜里又下雨,家里实在不能住了。没想到,上午一联系村干部,他们就帮我们安置了。”李彩仙欣慰地说。
自7月2日鲸塘小学安置点开放以来,已安置135名受灾群众。黄国英一家是7月3日下午2点多来到鲸塘小学安置点的,“我们家在胥藏村,圩区隐患多,村干部就提前把我们转移了出来。”一家三口安置妥当后,黄国英夫妻俩又赶往烟山村,把80多岁的父母都接了过来。“虽然跟平时比,这里的吃住简单得多,但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目前,徐舍镇在鲸塘、堰头、芳庄邮堂、徐舍、宜丰、潘家坝等6个片区设置了6个临时安置点和6个备用安置点。在受灾地区的村委会里也设立临时安置点,并已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近300名。
安置点三:宜城市九福养护院
昨天下午5点,位于宜城街道龙潭西路的市九福养护院内,来自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区的40多名孤残儿童正分桌而坐,津津有味地吃着可口的饭菜,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
由于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区处于龙潭西路泄水口,地势低洼,存在积水倒灌的危险。7月2日上午,工作人员们就提前准备,在儿童区的泄洪口挖出了一条几十米长的水渠。但是随着雨量逐步增大,儿童区一楼进水受淹,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工作人员决定将他们转移安置到处于更高地势的市九福养护院内。7月2日深夜,福利中心20多位工作人员全部上阵,有的抱、有的哄,带着零食、玩具,半个小时内就将40多个孩子转移安置妥当。
“两天过去了,孩子们已逐渐适应新环境。”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刘红娟说,起初到了新环境,娃娃们还是有些不适应,哭闹不止。工作人员想尽办法照顾他们,看动画、做游戏、讲故事,加上24小时的细心守护,孩子们的小情绪渐渐平复,逐步适应了这个暂时的“新家”,生活正恢复往日的模样。据刘红娟介绍,待灾情过去,孩子们就将回到熟悉的儿童区。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