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抗洪协力救灾
宜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昨天,降雨渐止,但全市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下午2时,市委、市政府发布《告市民书》,号召全市上下把抗洪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落实各项举措,竭尽全力将洪涝灾害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无论是在过去几天里与洪水奋战的分分秒秒,还是在未来阶段中将进行救灾重建的披星戴月,宜兴人民始终心手相连、众志成城,投入到一场又一场保卫家园的战斗中。
坚守阵地不松懈
连日来,全市各镇(园区、街道)积极发挥“主阵地”作用,全力打响抗洪救灾攻坚战。官林镇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辖区内一号联圩、部分官林中心圩大水压境,湖水顶托,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部分低洼地段常常出现险情。该镇组织人员日夜坚守抗洪一线,并联合城管、民兵力量,加固堤坝1600多米,筑起了一道又一道防洪“长城”,确保圩区农业生产安全、农民生活稳定。徐舍镇对联星村、东岳村、丰台村、鲸塘新后圩等重灾一线村设置多道防线,重型机械昼夜施工。芳桥街道对年代久远的学校、居民区墙壁进行排查,确保不漏过一处安全隐患。
随着雨水渐止,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便成了城区现阶段防汛的重要工作。昨天,宜城街道各社区工作人员仍然在岳堤南苑、迎宾公寓、公安小区等积水严重的小区内加紧搭设便桥;在下漳花园、富强小区、南仓新村等小区内积水较浅地带铺设空心砖、泡沫石等简易通行道路;对小区内积水进行排涝、降低水位。丁蜀镇社会事务局组织村(社区)第一时间对积水区居民进行排查摸底、提供帮助。目前,已转移受灾居民347户,共计812人;对于社区内受灾的弱势群体,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劝导帮助转移,共安排45人至社区避险,保证其日常生活。
部门联动保安宁
自7月2日我市启动防汛Ⅰ级响应以来,市民政、水利、公安、城管、公用事业、建设、粮食等多个部门迅速反应、积极应对,部门之间协同作战,24小时抢险救灾。昨天上午,我市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二级响应。根据响应机制,市民政局成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部,力求切实做好救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市慈善会也于昨天启动社会捐赠接收工作,开通捐赠接收渠道,呼吁社会各界向受灾群众伸援手、献爱心。为了保障昨天洪灾发生以来第一个工作日的道路畅通,市公安、城管部门协同上路指导疏通,保障交通稳定有序。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连夜前往宜城街道多个小区进行抢修,截至昨天上午11时,宜城区域累计停电3267户,已恢复居民供电1300户。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街、鲸塘等地的12所粮库先后出现险情,市粮食局根据预案紧急部署展开自救,360名驻宜武警部队官兵、60名民兵参与抢险护粮,粮库险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洪灾期间的次生灾害不容忽视。连日来,市环保局兵分多路,深入各个乡镇和重点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环境应急响应和物资储备情况,突击检查利用汛期偷排漏排问题,全力确保我市环境和饮用水源地安全。市卫计委集中采购消毒消杀用品及器械,将向每个社区和村发放15公斤含氯泡腾消毒片,对所有被洪水浸泡的地方进行全面杀毒。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性地开展消毒消杀业务培训,确保灾后无大疫。
社会各界抗洪魔
骨干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普通市民……一批又一批的热心人,怀着一份守护家园的心,积极投身到抗洪救灾中。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部分过河供热管道的底端被河水淹没,严重影响供热。昨天,得知市气象台解除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国信协联及时组织工人在部分过河供热管道周围搭建了临时围堰,今天起将逐步恢复正常供热。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从7月2日晚7点起,就组织80余名员工连夜奔赴受灾一线开展搭建工作。连续工作10余个小时后,终于赶在天亮前在城区东山菜场搭起临时木桥。集团还组织党员们前往受灾老人家里,安排专车将他们分别送往集团位于宜城、新街和杨巷的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妥善安顿,提供免费食宿。目前,集团共接受受灾老人9位。连日来,远东控股集团应急分队的近300名队员一直坚守在高塍镇范道、桃源等地的抗洪一线,扛沙包、筑堤坝。位于官林镇的远程电缆等企业紧急组织员工筑防洪堤。此外,华夏银行宜兴支行、北京建工集团等一批企业也纷纷组织人力物力,参与抗洪救灾。
灾难面前,一群青年人也勇敢地扛起“救灾大旗”,无论他们是党员还是普通市民,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志愿者。热心市民组建的“抗灾正能量群”的志愿者们,几天来都没有停歇,中午给社区送饭,下午又采购物资送到杨巷慰问官兵。(记者耿蕾郑钊刘思俊徐鹏见习记者张文熙孙斐斐徐卿尧曹瑜/文记者翟霄帆/摄)
- 相关文章